From 06eec516f22033847457cd3617a581d99b307792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UTF-8?q?=E9=BB=84=E6=B5=B7?= <10402852@qq.com> Date: Wed, 17 Jan 2024 09:55:51 +0800 Subject: [PATCH] 'commit' --- TangDou/Topic/HuanGenDp/P6419.cpp | 39 +++-- TangDou/Topic/【换根DP】专题.md | 234 +++++++++++++++++++++++++- 2 files changed, 262 insertions(+), 11 deletions(-) diff --git a/TangDou/Topic/HuanGenDp/P6419.cpp b/TangDou/Topic/HuanGenDp/P6419.cpp index 3e22d60..b36d3bf 100644 --- a/TangDou/Topic/HuanGenDp/P6419.cpp +++ b/TangDou/Topic/HuanGenDp/P6419.cpp @@ -71,24 +71,42 @@ void dfs1(int u, int fa) { } } +/* 换根DP +统计信息(以父更子,所以一般写作g[v]) +① g[v] : 不再拘泥于只能向下统计,也包括向上的统计信息,全带上,我想知道以v为根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把所有人都送回家,并且回到v点的时间是多少 +② up[v]: v向上走的最远路径是多少 +③ +*/ + void dfs2(int u, int fa) { for (int i = h[u]; ~i; i = ne[i]) { int v = e[i]; if (v == fa) continue; + /* + 情况1: + 所有的节点都在v的子树内,那么,这里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所有节点都在子树内, + 那么这两个答案自然就等价了,而非子树最长链也很显然为0 + */ if (sz[v] == k) { - g[v] = f[v]; + g[v] = f[v], up[v] = 0; - } else if (sz[v] == 0) { - g[v] = g[u] + 2 * w[i]; - up[v] = max(up[u], mx1[u]) + w[i]; - } else if (sz[v] && sz[v] != k) { - g[v] = g[u]; - if (id[u] == v) + } + /* + v子树没有被标记的点,那么一切都由父节点继承过了了 + */ + else if (sz[v] == 0) { + g[v] = g[u] + 2 * w[i]; // 如果从v出发,并且,向u方向前进,那么u的结果就是你的结果,但是,要加上两次跑路的代价 + up[v] = max(up[u], mx1[u]) + w[i]; // 需要取u的上、下行最长路径PK+w[i] + } + // v子树有标记的点,v子树外也有标记的点 + else if (sz[v] && sz[v] != k) { + g[v] = g[u]; // 这个最难理解,见题解 + if (id[u] == v) // 如果u的最长路径上第一个节点是v up[v] = max(mx2[u], up[u]) + w[i]; else - up[v] = max(up[u], mx1[u]) + w[i]; + up[v] = max(mx1[u], up[u]) + w[i]; } - + // 套路 dfs2(v, u); } } @@ -115,5 +133,6 @@ signed main() { // 第二次dfs dfs2(1, 0); - for (int u = 1; u <= n; u++) cout << g[u] - max(up[u], mx1[u]) << endl; + // 遍历所有节点,以每个点为根出发,输出时间的最小值 + for (int i = 1; i <= n; i++) cout << g[i] - max(up[i], mx1[i]) << endl; } \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 diff --git a/TangDou/Topic/【换根DP】专题.md b/TangDou/Topic/【换根DP】专题.md index ab18cde..fe1469a 100644 --- a/TangDou/Topic/【换根DP】专题.md +++ b/TangDou/Topic/【换根DP】专题.md @@ -960,7 +960,239 @@ int main() { 其它人不会动,只有你去找人。 **思路**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2288778 +需要存储较多信息但并不算太难想的换根$dp$ + +先将问题转化:变成求从第$i$个点出发,将所有人都送回家后在回到$i$这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记作$g[i]$ + +最后我们要求解的答案 $f[i]=g[i]-mx[i]$ + +$mx[i]$为从$i$这个节点出发的最长路径长度,这条路我们可以考虑最后出发,这样送回去后并不需要返回原点了。 + +这里我们再多记录一些东西,这些是属于子树内的信息,一遍树形$dfs$即可求解: +- $f[i]$ 表示将$i$这个节点子树的所有人都送回家并回到$i$的最短路径 +- $mx1[i]$ 表示 $i$节点子树的最长链的长度 +- $mx2[i]$ 表示 $i$节点子树的次长链的长度 +- $id[i]$ 表示 $i$节点的最长链属于哪个子树 +- $sz[i]$ 表示 节点子树中被标记的节点的数量 +这些具体看代码,感觉是典中典 + +```cpp {.line-numbers} + +/* +第一次dfs,先递归子节点v,利用子节点v提供的信息,更新父节点u的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包括: +① mx1[u]:以u为根的子树中,u可以走的最长距离.每次变更是通过mx1[u]=max(mx1[v]+w[i])更新的 +② mx2[u]:以u为根的子树中,u可以走的次长距离 +③ id[u]: 以u为根的子树中,当获取到u可以走的最长距离时,它第一个经过的点记录到id[u]中 +④ sz[u]: 以u为根的子树中,有多少个需要接的人员 +⑤ f[u]: 以u为根的子树中,从u出发,接完子树中所有人员,并且,返回到u,所需要的时间 +*/ +void dfs1(int u, int fa) { + for (int i = h[u]; ~i; i = ne[i]) { + int v = e[i]; + if (v == fa) continue; + dfs1(v, u); // 上来先递归u的子节点v,因为v中在初始化读入时,已经初始化了sz[v]=1,所以,可以利用这个进行更新sz[u]+=sum(sz[v]) + if (sz[v] == 0) continue; // 如果v里面没有需要接的人,那么以v为根的子树不会对u为根的子树产生贡献,放过v子树 + // 如果进入到这里,说明v子树里面有需要接的人,会对u为根的子树产生贡献,需要讨论 + f[u] += f[v] + 2 * w[i]; + // v子树里有人,那么v子树就一定要进去看看!所以一来一回的w[i]省不下 + // v里面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记录在f[v]里了,所以,v子树的整体贡献=f[v]+2*w[i] + + // 维护最长、次长、最长是经过哪个节点来的三件事 + int x = mx1[v] + w[i]; // v在以v为根的子树中,能走到的最长路径记录在mx1[v]里,现在以子推父,父亲的以u为根的子树中,u能走到的最长路径记录到mx1[u]中 + // 如果u的最长路径可能是通过v获取到的,那么 mx1[u]=mx1[v]+w[i] + if (x >= mx1[u]) { + mx2[u] = mx1[u]; // 最长变为次长 + mx1[u] = x; // mx1[v]+w[i]变为最长 + id[u] = v; // 记录u的最长路径中第一个节点走的是v + } else if (x > mx2[u]) // 如果小于最长,大于次长(注意:这里不需要等号,等号没用,当然,加上也不错) + mx2[u] = x; // 更新次长 + + // 汇总父节点u的接人个数 + sz[u] += sz[v]; + } +} +``` +紧接着我们考虑第二遍自顶向下的$dfs$ +我们可以做到更新 +$g[i]$ 从第$i$个点出发,将所有人都送回家后在回到$i$这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up[i] $i$点非子树的最长链的长度 + +这里分类讨论: +```cpp {.line-numbers} +if (sz[v] == k) { + g[v] = f[v], + up[v] = 0; + } +``` +所有的节点都在$v$的子树内,那么, 这里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所有节点都在子树内,那么这两个答案自然就等价了,而非子树最长链也很显然为$0$ + +```cpp {.line-numbers} +else if (sz[v] == 0) { + g[v] = g[u] + 2 * w[i]; // 如果从v出发,并且,向u方向前进,那么u的结果就是你的结果,但是,要加上两次跑路的代价 + up[v] = max(up[u], mx1[u]) + w[i]; // 需要取u的上、下行最长路径PK+w[i] +} +``` +这里既然$v$子树没有被标记的点,那么一切都由父节点继承过来了 +```cpp {.line-numbers} + else if (sz[v] && sz[v] != k) { + g[v] = g[u]; // 这个最难理解,见题解 + if (id[u] == v) // 如果u的最长路径上第一个节点是v + up[v] = max(mx2[u], up[u]) + w[i]; + else + up[v] = max(mx1[u], up[u]) + w[i]; + } +``` +$v$子树有标记的点,$v$子树外也有标记的点 + +这种情况下 $g[v]=g[u]$,这里感觉是这道题最难理解的一个地方了,当我们计算$f[u]$的时候,因为$v$子树有标记的点,所有我们肯定有$f[v]+2\times w_{u \rightarrow v}$ 这个价值加进来,那么我们现在倒过来再计算$g[v]$,自然而然也会加上这个值(这里有点口胡,建议画图理解一下) + + +而这里终于能用到了次长链,如果$u$的最长链经过$v$,则用$max(up[u],mx2[u])$更新 +$up[v]$,否则就使用$max(up[u],mx1[u])$更新$up[v]$ + +**时间复杂度 $O(n)$** + +```cpp {.line-numbers}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500010, M = N << 1; +#define int long long + +// 链式前向星 +int e[M], h[N], idx, w[M], ne[M]; +void add(int a, int b, int c = 0) { + e[idx] = b, ne[idx] = h[a], w[idx] = c, h[a] = idx++; +} + +int n; // n个节点 +int k; // k个需要接的人 + +// 以下的五个数组,是在递归中维护的数据,只有准备了这些数据,才能保证各种情况下我们都能提供正确的解答 +int mx1[N]; // u的子树中最长链的长度 +int mx2[N]; // u的子树中次长链 +int sz[N]; // 以u为根的子树中是否有人 +int id[N]; // id[u]:u的最长链条出发,第1个经过的节点是哪个节点 +int up[N]; // 向上的最长路径:不在u的子树内,而是向u的父节点方向走,距离u最远的那个人的家到u的距离 + +// 根据黄海的习惯,换根DP的第一次结果我喜欢记录到f[]中,第二次的统计结果喜欢记录到g[]中 +// 这一点可能与网上一些题解不太一致,请读者注意 +int f[N]; // 以任意点为根(一般情况下,我喜欢以节点1为根),记录:从u出发把u子树上的人都送回家再回到u所需要的时间 +int g[N]; // 不管以哪点为根出发,记录:从u出发把所有点都送回家再回到u的最短时间 +/* +本题其实是两个子问题的综合题: +1、你可以挑选任意一个点作为根出发,然后dfs走完全部的有人的节点,然后返回到根,这时当根节点确定时,这个总时间是确定的。 +时间的相关条件包括:走了哪些路径(一来一回走两遍),路径的边权值,是从哪个根出发的(这个很好理解,从一个离大家都近的地方出发,肯定比 +从欧洲出发要快吧~)。 + +2、如果只是最终都要回到根,那上面的逻辑跑多次以不同节点为根的dfs就行,也就是暴力换根;当然,我们嫌人家O(N^2)太慢,也可以优化一下: +采用换根dp,两次dfs,优化为O(N)的。 + +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原因是题目中隐藏了一个条件:最后一次送完人,不用回到根起点!!! +这个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它才导致后面的讨论、存储统计信息非常麻烦!!! +*/ + +/* +第一次dfs,先递归子节点v,利用子节点v提供的信息,更新父节点u的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包括: +① mx1[u]:以u为根的子树中,u可以走的最长距离.每次变更是通过mx1[u]=max(mx1[v]+w[i])更新的 +② mx2[u]:以u为根的子树中,u可以走的次长距离 +③ id[u]: 以u为根的子树中,当获取到u可以走的最长距离时,它第一个经过的点记录到id[u]中 +④ sz[u]: 以u为根的子树中,有多少个需要接的人员 +⑤ f[u]: 以u为根的子树中,从u出发,接完子树中所有人员,并且,返回到u,所需要的时间 +*/ +void dfs1(int u, int fa) { + for (int i = h[u]; ~i; i = ne[i]) { + int v = e[i]; + if (v == fa) continue; + dfs1(v, u); // 上来先递归u的子节点v,因为v中在初始化读入时,已经初始化了sz[v]=1,所以,可以利用这个进行更新sz[u]+=sum(sz[v]) + if (sz[v] == 0) continue; // 如果v里面没有需要接的人,那么以v为根的子树不会对u为根的子树产生贡献,放过v子树 + // 如果进入到这里,说明v子树里面有需要接的人,会对u为根的子树产生贡献,需要讨论 + f[u] += f[v] + 2 * w[i]; + // v子树里有人,那么v子树就一定要进去看看!所以一来一回的w[i]省不下 + // v里面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记录在f[v]里了,所以,v子树的整体贡献=f[v]+2*w[i] + + // 维护最长、次长、最长是经过哪个节点来的三件事 + int x = mx1[v] + w[i]; // v在以v为根的子树中,能走到的最长路径记录在mx1[v]里,现在以子推父,父亲的以u为根的子树中,u能走到的最长路径记录到mx1[u]中 + // 如果u的最长路径可能是通过v获取到的,那么 mx1[u]=mx1[v]+w[i] + if (x >= mx1[u]) { + mx2[u] = mx1[u]; // 最长变为次长 + mx1[u] = x; // mx1[v]+w[i]变为最长 + id[u] = v; // 记录u的最长路径中第一个节点走的是v + } else if (x > mx2[u]) // 如果小于最长,大于次长(注意:这里不需要等号,等号没用,当然,加上也不错) + mx2[u] = x; // 更新次长 + + // 汇总父节点u的接人个数 + sz[u] += sz[v]; + } +} + +/* 换根DP +统计信息(以父更子,所以一般写作g[v]) +① g[v] : 不再拘泥于只能向下统计,也包括向上的统计信息,全带上,我想知道以v为根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把所有人都送回家,并且回到v点的时间是多少 +② up[v]: v向上走的最远路径是多少 +③ +*/ + +void dfs2(int u, int fa) { + for (int i = h[u]; ~i; i = ne[i]) { + int v = e[i]; + if (v == fa) continue; + /* + 情况1: + 所有的节点都在v的子树内,那么,这里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所有节点都在子树内, + 那么这两个答案自然就等价了,而非子树最长链也很显然为0 + */ + if (sz[v] == k) { + g[v] = f[v]; + up[v] = 0; + } + /* + v子树没有被标记的点,那么一切都由父节点继承过了了 + */ + else if (sz[v] == 0) { + g[v] = g[u] + 2 * w[i]; // 如果从v出发,并且,向u方向前进,那么u的结果就是你的结果,但是,要加上两次跑路的代价 + up[v] = max(up[u], mx1[u]) + w[i]; // 需要取u的上、下行最长路径PK+w[i] + } + // v子树有标记的点,v子树外也有标记的点 + else if (sz[v] && sz[v] != k) { + g[v] = g[u]; // 这个最难理解,见题解 + if (id[u] == v) // 如果u的最长路径上第一个节点是v + up[v] = max(mx2[u], up[u]) + w[i]; + else + up[v] = max(mx1[u], up[u]) + w[i]; + } + // 套路 + dfs2(v, u); + } +} + +signed main() { + // 初始化链式前向星 + memset(h, -1, sizeof h); + + cin >> n >> k; // n个节点,要接k个人 + for (int i = 1; i < n; i++) { // n-1条边 + int a, b, c; + cin >> a >> b >> c; + add(a, b, c), add(b, a, c); + } + + for (int i = 1; i <= k; i++) { + int x; + cin >> x; + sz[x] = 1; // x节点有一个人 + } + // 第一次dfs + dfs1(1, 0); + g[1] = f[1]; + // 第二次dfs + dfs2(1, 0); + + // 遍历所有节点,以每个点为根出发,输出时间的最小值 + for (int i = 1; i <= n; i++) cout << g[i] - max(up[i], mx1[i]) << endl; +} +``` #### [$CF708C$ $Centroids$](https://www.luogu.com.cn/problem/CF70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