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相关教学设计
(刘艳平 东北师大附小)
有关教学内容:平均数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这里所说的“平均数”主要是指统计学意义上的平均数。算术意义上的平均数比较容易理解:平均数 = 总量 ÷ 份数,这是仅仅是除法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来源于乘法模型:总价 = 单价 × 份数, 其中的单价就是平均数。虽然在运算形式上看, 算数意义上的平均数与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是一致的, 但前者属于描述统计、后者属于推断统计, 差异就在于是否考虑了随机性, 详细讨论参见问题29和话题29。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的教学设计, 必须考虑到抽样、考虑到样本的随机性, 即把每个数据都看作为样本、是通过抽样得到的; 其核心是样本的独立同分布, 也就是说, 每次抽样是独立进行的、每次抽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教学片断设计:估计投篮命中率
1. 通过样本感悟随机性
教师讲述小明投篮的故事。小强非常喜欢打篮球, 长大了想当一名篮球运动员。小强让体育老师测验自己投篮的命中率, 体育老师在一个星期的5天里, 每天测验一次, 每次定点投篮10次, 投中球数的记录如下: 第一天3个、第二天4个、第三天3个、第四天6个、第五天4个。如下图所示, 教师要求学生用图表示小强投篮的情况, 帮助小强计算平均每天投中几个球, 并且利用平均数帮助小强估计投篮的命中率。
因为小强五天一共投中3 + 4 + 3 + 6 + 4 = 20个球, 以此平均每天投中20/5 = 4个球。计算模式是: 平均数 = 进球数/天数。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让学生感悟到: 虽然小强每天都投球10次, 但进球数却是不确定的; 虽然不确定, 但进球数相对稳定在平均数附近。这就是对随机性感悟, 对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的感悟。
基于这种感悟, 就可以估计命中率了: 因为每天都投了10个球, 于是命中率的估计是: 4/10 = 2/5。因为命中率就是概率, 因此这样的估计就是用样本频率估计概率。也可以直接估计命中率, 因为一共投篮50次、命中20次, 因此估计命中率是20/50 = 2/5。
2. 通过样本感悟平均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平均数的意义,教师讲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投篮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本地职业篮球队主力投手的资料,比如,这个主力投手近五场球赛投球记录:
第一场18投8中, 3分球5个; 第二场15投7中, 3分球4个; 第三场21投10中, 3分球5个, 第四场17投9中, 3分球7个; 第五场18投7中, 3分球4个。
那么,这名运动员每场球的平均进球数是多少呢?得分是多少呢?这位主力投手的投篮命中率大概是多少呢?
这个故事与小强的故事不同:每场球投球数不同。在一般情况下,观众并不关心一个运动员一场投多少个篮,而只关心投中多少球,得分多少。因此,可以这样计算每场平均进球数:
(8 + 7 + 10 + 5 + 9 + 7) / 5 = 46 / 5 = 9.1
大约每场进球9个。
计算得分就要困难一些了, 要用到加权平均, 因为要用“权”来区分3分球与2分球。首先把3分球的个数相加: 5 + 4 + 5 + 7 + 4 = 25, 然后计算每场平均分数:
[25 × 3 + (46 – 25) × 2] / 5 = (25 × 3 + 21 × 2) / 5 = 117 / 5 = 23.4
大约每场得23分, 确实是一位优秀的主力投手。
可以看到, 这时的平均数已经不是描述统计的平均数了: 虽然不能肯定这位运动员每场投进几个球, 但可以期望他进球10个左右; 虽然不能肯定这位运动员每场得分多少, 但可以期望他得20多分。因此, 人们通常称这样的平均数为样本均值, 用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的数学期望。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让学生感悟随机性、感悟平均数是一种估计。
对于理解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计算投球的命中率:
(8 + 7 + 10 + 5 + 9 + 7) / (18 + 15 + 21 + 17 + 18) = 46 / 89 = 0.52
即分子是所有进球数、分子是所有投球数。这个命中率就是样本频率,是概率的一种估计。
教学设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介绍平均数的概念,符合课程标准在“统计与概率”内容中关于建立“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因为是推断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因此要强调随机性,而强调随机性的例子必须体现独立的、重复发生的事情。在教学设计中,设计投篮的故事就符合这个要求。设计小强投篮和职业篮球队主力投手的投篮,在相似情境中加深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感悟随机性、感悟平均数的意义、感悟通过平均数计算命中率进而估计概率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统计学意义很明晰,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