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s in your current locale. If your use case is intentional and legitimate,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highlight these characters.
借助算术公理体系解释加法运算
正如在话题6中所说的那样, 可以通过"直接后继"的方法, 每次加1可以依次得到所有的自然数。显然, 这样产生的自然数不是与现实物体对应的、通过问题2中所说的模式"抽象"出来的,而是借助公理体系"定义"出来的: 2是1的后继数, 3是2的后继数, ......
。
事实上,通过这种定义也得到了加法运算。因为符号"="表示的是一种等价关系,这种等价关系有一个很重要性质,那就是对称性。可以把这个对称性表示为
a = b ←→ b = a。
因此, 通过这个等价关系, 就可以得到了加法运算。比如, 与话题6中( A1) 式的定义对应, 就可以得到加法运算规则
1 + 1 = 2, 2 + 1 = 3, 3 + 1 = 4, ...... ( A2)
虽然( A2) 与( A1) 的表示是等价的, 但两种表示的含义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A1) 定义的是自然数, ( A2) 定义的是自然数的加法。有了这个加法定义之后, 借助公理体系中的第9条就可以严格地得到一般的加法运算。我们来论证这个问题。
第9条述说的是数学归纳法的公理框架[^45], 其中的关系可以述说如下。令P(a)
是与元素a有关的命题, 用A表示关于命题P成立的元素a所构成的集合。这样, 利用公理9可以知道: 对于任何自然数a( 表示为a∈N) , 如果命题P(a)
成立( 表示为a∈N∩A) , 则必然有P(a+1)
成立( 表示为a+1∈A) , 那么, 这个命题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表示为N⊆A) 。这正是数学归纳法的公理框架, 参见话题17。下面, 我们借助数学归纳法定义自然数的加法运算。
从0开始, 对于任意自然数a∈N, 由公理6可以得到a+1。
如果对于自然数b∈N, 得到了a+b,
那么,可以进一步得到
a+(b+1)=(a+b)+1。
根据公理9, 加法对a加以所有的自然数成立。
因为a是任意自然数, 所以加法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上面的论述过于抽象, 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上面的论述。比如, 首先定义基于自然数5的加法, 通过公理6可以得到5+1。又因为
5 + 2 = 5 + (1 + 1) = (5 + 1) + 1,
就得到了5 + 2。进一步, 因为
5 + 3 = 5 + (2 + 1) = (5 + 2) + 1,
就得到了5 +
3。如此类推, 就得到了所有基于5的自然数的加法运算。而"如此类推,就可以得到"的合理性是由公理9保证的。因为上面论证的出发点自然数5是任意选取的, 这就证明了加法运算对于所有的自然数是成立的。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 这样产生加法真是繁琐、实在是多此一举。可以为了数学的严谨性, 数学家们不能不这样小心翼翼。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在问题9中强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不能用这样的定义的方法来讲解自然数的加法, 而应当采用对应的方法。
有了加法, 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在自然数集N上定义大小关系了: 对于a,
b∈N, 称a大于b, 如果存在不为0的自然数c∈N, 使得a = b +
c。把大于关系记为: a﹥b。类似地, 可以定义小于关系, 用a﹤b表示a小于b。进一步, 还可以用第9条数学归纳公理证明数学中著名的"三歧性"定理: 对于a,
b∈N, 下面三种情况: a﹤b, a = b, a﹥b, 有且仅有一种情况成立。
无论如何,借助公理体系定义加法运算是可行的、也是严谨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严谨,在加法运算基础上产生的四则运算、以及后来的极限运算也都有了根基,使得数学能够得到合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