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2025-09-04 15:30:56 +08:00
parent ac194e2962
commit eea9b3b0aa
6 changed files with 102 additions and 53 deletions

View File

@@ -52,8 +52,8 @@ class LLMClient:
yield f"处理请求时发生异常: {str(e)}"
async def save_lesson_plan(content_chunks, output_file):
"""异步保存导学案内容到文件"""
async def save_lesson_plan(content_chunks, output_file, stream_print=False):
"""异步保存案内容到文件,支持实时打印"""
try:
output_dir = os.path.dirname(output_file)
if output_dir and not os.path.exists(output_dir):
@@ -66,12 +66,15 @@ async def save_lesson_plan(content_chunks, output_file):
full_content.append(chunk)
await f.write(chunk)
await f.flush()
# 实时打印输出内容
if stream_print:
print(chunk, end='', flush=True)
logger.info(f"导学案已保存到: {os.path.abspath(output_file)}")
logger.info(f"案已保存到: {os.path.abspath(output_file)}")
return ''.join(full_content), True
except Exception as e:
logger.error(f"保存导学案失败: {str(e)}")
logger.error(f"保存案失败: {str(e)}")
return None, False

View File

@@ -25,7 +25,7 @@ async def test_generate_lesson_plan():
# 调用教学辅助工具保存文件
print("\n生成的导学案:")
full_content, success = await save_lesson_plan(lesson_plan_chunks, output_file)
full_content, success = await save_lesson_plan(lesson_plan_chunks, output_file, stream_print=True)
if success:
print(full_content)

View File

@@ -25,7 +25,7 @@ async def test_generate_lesson_plan():
# 调用教学辅助工具保存文件
print("\n生成的教案:")
full_content, success = await save_lesson_plan(lesson_plan_chunks, output_file)
full_content, success = await save_lesson_plan(lesson_plan_chunks, output_file, stream_print=True)
if success:
print(full_content)

View File

@@ -1,51 +1,7 @@
###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2节“万有引力”,是学生在学习了重力、匀速圆周运动等基础知识后,首次接触引力与天体运动的联系。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宇宙航行、天体物理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万有引力”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是学生首次系统接触引力的基本规律。教材从牛顿的苹果落地与月亮绕地的思考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与普适性。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万有引力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力”的物理观念,并为后续学习天体运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对重力和圆周运动有初步认识。但由于万有引力涉及抽象概念与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与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模型,发展科学思维。
---
### 2. 四维目标(对应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维度 | 教学目标 |
|--------------|----------|
| **物理观念** | 能理解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并能用语言或图示表达万有引力的方向与大小关系。 |
| **科学思维** | 能通过观察和推理,建立“引力是维持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假设,尝试用逻辑语言解释自然现象。 |
| **探究能力** | 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模拟实验,验证引力对圆周运动的影响,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结果。 |
| **态度责任** | 培养对自然规律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感受科学家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
---
### 3. 重难点
| 类型 | 内容(行为动词+知识内容) |
|------|-----------------------------|
| 教学重点 | 识别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天体运动中的作用。 |
| 教学难点 | 分析引力与圆周运动之间的关系,解释引力如何维持天体的轨道运动。 |
---
### 4. 教学准备(器材+数字资源)
**实验器材**
- 弹簧秤、小球、细绳(模拟引力实验)
- 圆盘、小车(圆周运动演示装置)
- 投影仪、电脑、Padlet互动平台
**数字资源**
- 动画视频:《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 Padlet互动墙用于学生即时反馈与观点分享
- 导学案(含基础题与拓展题)
---
### 5. 教学过程(时间轴表格)
| 时间 | 教学环节 | 教师行为 | 期望的学生行为 | 评价要点 |
|------|----------|----------|----------------|----------|
| 0-5分钟 | 导入新课 | 提问:“为什么月亮不会掉下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与天体运动的关系。播放动画视频《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 能否提出与天体运动相关的初步想法 |
| 5-10分钟 | 演示实验 | 展示弹簧秤与小球实验:用手拉小球做圆周运动,模拟引力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力的方向与运动轨迹的关系。 |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记录实验结果。 | 是否能正确描述力的方向与运动轨迹的关系 |
| 10-18分钟 | 小组探究 | 分发导学案,布置任务:用圆盘与小车模拟天体运动,探究“引力是否
学生已经

View File

@@ -0,0 +1,90 @@
###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2节“万有引力”是初中物理中关于引力的初步认识。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重力、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但对引力的来源、作用范围和普遍性尚缺乏系统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万有引力”这一物理观念,理解其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如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的重力来源。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探究,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兴趣,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
---
### 2. 四维目标(对应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维度 | 目标描述 |
|--------------|----------|
| **物理观念** | 能描述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作用力;能用万有引力解释天体运动和重力现象。 |
| **科学思维** | 能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分析万有引力与质量、距离之间的关系;能提出合理假设并进行因果推理。 |
| **探究能力** | 能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万有引力的存在与影响;能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
| **态度责任** | 能关注自然现象中的引力规律,形成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能理解科学在解释宇宙现象中的作用。 |
---
###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与普遍性(理解+概念)
- 能通过实验和推理说明万有引力的作用(分析+作用)
- **教学难点**
- 理解万有引力与距离、质量之间的关系(解释+关系)
- 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引力规律(推理+规律)
---
### 4. 教学准备
- **器材**
- 弹簧秤、质量不同的物体(如金属球、塑料球)
- 模拟天体运动的演示装置(如轨道球模型)
- 橡皮筋、小球、细绳(用于模拟向心力实验)
- **数字资源**
- Padlet在线互动平台用于学生即时反馈
- 动画视频《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关系》
- PPT课件含万有引力公式与图示
---
### 5. 教学过程(时间轴表格)
| 时间(分钟) | 教师行为 | 期望的学生行为 | 评价要点 |
|--------------|-----------|------------------|------------|
| 0 - 5 | 播放动画视频《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月球不会飞离地球?”<br>提出问题:“我们站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飞出去?” |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 | 观察学生是否能联系已有知识回答引力相关问题 |
| 5 - 10 | 讲解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展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强调“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 | 听讲,记笔记,提出疑问 | 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引力普遍性”的概念 |
| 10 - 15 | **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引导学生发现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思考质量与引力的关系 | 评价学生是否能从实验中得出质量影响引力的结论 |
| 15 - 25 | **小组探究**:分组用橡皮筋和小球模拟天体运动,探究“拉力与距离、质量的关系” |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讨论拉力变化与距离、质量的关系 | 评价学生是否能通过实验推理出引力与距离、质量的关系 |
| 25 - 30 | 引导各组分享探究结果,教师补充说明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并提问 | 评价学生是否能清晰表达实验结论并进行合理推理 |
| 30 - 35 | **即时反馈**使用Padlet平台让学生在平板上提交“我理解的万有引力”一句话总结 | 学生登录Padlet提交总结语句 |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 |
| 35 - 40 | 教师展示Padlet上的学生反馈挑选典型语句进行点评强调“普遍性”“与质量、距离有关” | 学生观看反馈内容,参与讨论 | 评价学生是否能准确表达对万有引力的理解 |
| 40 - 45 | 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预告下一节课内容 | 学生整理笔记,记录作业 | 评价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标与后续任务 |
---
### 6. 板书设计ASCII示意图
```
万有引力
┌───────────────────────┐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 │
│ 公式F = G*(m1*m2)/r² │
├───────────────────────┤
│ 实验结论: │
│ 1. 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
│ 2. 距离越远,引力越小 │
└───────────────────────┘
```
---
### 7. 作业布置(与导学案分层衔接)
- **基础层**完成导学案中“万有引力的基本概念”部分回答课本PXX页练习题1-3题。
- **提高层**:结合实验数据,尝试用语言描述“质量与引力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万有引力。
- **拓展层**查阅资料简述“万有引力常数G”的意义并尝试估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给出质量和距离
---
### 8. 教学反思提示(空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