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HuangHai 4 weeks ago
parent f6546da6a7
commit a1abe0fe3e

@ -65,6 +65,7 @@ def save_to_txt(content, file_path, mode='w'):
if __name__ == "__main__":
#input_file = '../static/Txt/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docx'
input_file = '../static/Txt/小学数学知识点.docx'
#input_file = '../static/Txt/小学数学知识点.docx'
input_file = '../static/Txt/高中文言文.docx'
output_dir = '../Txt/processed_chunks'
process_document(input_file, output_dir)

@ -7,7 +7,7 @@ import os
import time
# 需要进行标记的标签
selectedTags = ["MATH_DATA_2", "小学数学"]
selectedTags = ["CHINESE_DATA_1", "高中语文文言文"]
# 1. 加载预训练的 Word2Vec 模型
model_path = MS_MODEL_PATH

@ -1,7 +1,2 @@
1年级数学知识点
1年级是孩子们接触数学的开始主要以数的概念和基础运算为主。
数的认识孩子们学习1到100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写、比较、排序。理解数字的顺序并掌握1-10的基础加减法。
基本的加减法:通过具体物品的摆放和操作,帮助孩子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例如,通过小棒、苹果等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加”和“减”操作。
十位与个位引导学生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同时认识到十位和个位的不同学习如何进行十位和个位的分解。
时间的概念:学习读钟表、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秒、分、时)。
平面图形:认识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古今异义
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 -1,6 +1,2 @@
2年级数学知识点
2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开始涉及更复杂的运算尤其是加减法的应用以及乘法的初步学习。
加减法的扩展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不仅限于10以内还包括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如加减到100以内的数。
乘法和除法这是2年级的重点学生开始学习乘法表掌握1到9的乘法表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初步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化。
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对称图形等,能够理解并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
应用题的训练:通过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 -1,7 +1,2 @@
3年级数学知识点
3年级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关键期学生在此阶段开始接触更多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技巧。
乘法和除法的深入:学生开始学习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掌握乘除法的实际应用。
小数的概念:开始接触小数,学习认识小数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周长和面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通过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读写常见的分数,学习如何比较分数大小。
时间和日历能够准确计算时间了解如何在日历上查找日期掌握一天24小时的时段划分。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 -1,7 +1,2 @@
4年级数学知识点
4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逐渐扩展到更多的数学运算和几何知识计算能力得到加强。
分数的应用:学生开始深入学习分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如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整数乘法和除法:学生学习更复杂的乘法和除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算技巧。
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因数与倍数:学生开始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因数的分解,理解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应用题的提高:学生学习更多的实际应用问题,能够通过多步运算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 -1,7 +1,2 @@
5年级数学知识点
5年级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知识点更加深入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思维能力。
分数的加减乘除:学生能够进行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方法。
小数的运算: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并能进行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转换和运算。
比例与百分数:学习比例的概念,能够解决有关比例的应用题,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百分数运算。
几何体的认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能够计算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统计与数据:通过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学习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等,能够从图表中提取和分析信息。
文言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1,8 +1,6 @@
6年级数学知识点
6年级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深化阶段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负数和绝对值:了解负数的概念,学习绝对值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比和比例的应用:学生进一步学习比和比例,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如配方问题、配比问题等。
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关于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问题。
方程的初步认识:学生初步接触方程的概念,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概念,能够通过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 -0,0 +1,7 @@
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 -0,0 +1,15 @@
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曰:“子何持而往?”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何以效之?
2在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提到动词的前边例如①时人莫之许也。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图。
4介词宾语的前置。例如①国胡以相恤②一言以蔽之。
(二)定语后置句
1“……者……”为标志。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三)状语后置句
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四)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

@ -0,0 +1,7 @@
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比白话文多见。
1省主语。例如(成名)喜而捕之,(虫)一鸣辄跃去,(虫)行且速。
2省谓语动词。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宾语。①省动词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②省介词宾语。例如: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4省介词。例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5省量词。例如①蟹六(只)跪而二(只)整。②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Loading…
Cancel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