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HuangHai 1 month ago
parent f8132a45f2
commit 111b5a1481

@ -0,0 +1,69 @@
import logging
from Util.EsMappingUtil import create_vector_index, create_text_index
from Util.EmbeddingUtil import text_to_embedding # 修改导入
from Config.Config import ES_CONFIG
from elasticsearch import Elasticsearch
import re
from tqdm import tqdm
import datetime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plit_sentences(text):
"""按句分割文本"""
sentences = re.split(r'[。!?;\n]', text)
return [s.strip() for s in sentences if s.strip()]
def save_to_es(text):
"""保存向量化文本和原始文本到ES"""
vector = text_to_embedding(text) # 修改函数调用
# 检查向量是否有效
if vector is None or (hasattr(vector, 'size')) and vector.size == 0:
logging.warning(f"跳过无效向量文本: {text}")
return None
# 检查向量是否全为零或接近零
if np.all(np.abs(vector) < 1e-6):
logging.warning(f"跳过零向量文本: {text}")
return None
# 归一化向量以避免cosine相似度问题
norm = np.linalg.norm(vector)
if norm > 0:
vector = vector / norm
doc = {
'text': text,
'vector': vector.tolist(),
'timestamp': datetime.datetime.now().isoformat()
}
es.index(index='knowledge_base', body=doc)
es.index(index='raw_texts', body={'text': text})
def process_file(file_path):
"""处理文本文件"""
with open(file_path, 'r', encoding='utf-8') as f:
content = f.read()
sentences = split_sentences(content)
# 添加进度条
for sentence in tqdm(sentences, desc='处理进度', unit=''):
save_to_es(sentence)
print(f"\n处理完成,共保存{len(sentences)}个句子")
if __name__ == '__main__':
es = Elasticsearch(
hosts=[ES_CONFIG['hosts']],
basic_auth=ES_CONFIG['basic_auth'],
verify_certs=ES_CONFIG['verify_certs'],
ssl_show_warn=ES_CONFIG['ssl_show_warn']
)
create_vector_index()
create_text_index()
file_path = '人口变化趋势对云南教育的影响.txt'
process_file(file_path)

@ -1,4 +0,0 @@
// ... existing code ...
# 在加载模型后添加自定义词典
jieba.load_userdict("custom_dict.txt") # 文件中包含: 花呗 n
// ... existing code ...

@ -0,0 +1,409 @@
人口变化趋势对云南教育的影响
2023年8月
概 要
2022年全国新生人口首次跌破千万总人口同期减少85万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云南新生人口数38.5万相比2017年的64.8万下降了约40%总人口下降了107.5万。受出生人口变化、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云南省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分布也在发生变化。今年主题教育我领题调研人口变化趋势对云南教育的影响结合人口出生率、城镇化率等预测了到2035年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十几年我省入学和在校生数变化情况研究了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变化趋势的匹配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人口变化趋势对云南教育的影响》调研报告。
一、主要结论
2017年出生人口高峰形成之后各学段入学高峰。2016年放开的“二孩”政策带来了2017年人口出生的高峰全省各学段因此依次迎来入学高峰。学前教育入学人数已在2020年达峰小学在2023年迎来入学高峰初中学校将在2029年迎来入学高峰高中阶段学校将在2032年迎来高峰。
初中以下阶段教育入学高峰过后在校生规模进入下降通道。受2018年起全省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的影响在入学高峰过后3年左右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学校在校生规模将出现下降。预计到2035年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在校生数较2023年分别有46%、37%、35%的降幅。
基础教育乡村在校生规模明显下降城镇在校生仍将继续扩大。在全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相较2023年2035年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城镇在学规模占比分别提高到75%、69%、89%、100%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基础教育乡村在校生总体规模从277万下降到110万下降约60%。
现有教育资源配置呈现入学高峰前紧张入学高峰过后满足需求的情况。按照教育部有关办学条件、师生比的标准学前、小学和初中校舍、师资等资源将在入学高峰前呈现紧张状态入学高峰过后逐步满足需求部分学段总体资源会有富余。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校在2035年前资源仍将不足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按照有关规划目标缺口问题将更为突出。
二、对策建议
人口变化趋势对教育方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一个机遇”和“两个挑战”,“一个机遇”主要是长期来看,入学和在校生数的下降,将化解基础教育资源紧张情况,为更好提升教育质量带来了机遇。“两个挑战”,第一是教育资源配置如何更好应对入学高峰前资源紧张,高峰过后资源富余的矛盾。第二是入学高峰期间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更加紧张,入学高峰过后一些学校可能面临“招生难”问题。为此,我们形成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增量资源投入,做好迎接入学高峰准备。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加大对迎峰学段的项目支持力度,对学位紧张学段教学资源进行扩容准备。推动新增投入向人口集中流入地和薄弱地区倾斜,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未来十年建议重点投入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
(二)针对一些学段在校生数下降趋势,统筹好存量资源利用。建立相对灵活的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托幼一体化、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让硬件资源能在不同学段间转化,健全与学龄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师队伍配置机制。
(三)入学高峰前突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入学高峰过后更加突出特色化办学。入学高峰前,以集团化办学为主要手段,快速孵化一批优质学校,避免入学高峰时对优质教育资源过度竞争。入学高峰过后,适当采取小班化教学,加强一校一特色,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
(四)积极应对城乡学龄人口变化,兜住教育公平底线。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农村学龄人口就读需求。健全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五)推动各地加强对学龄人口变化的研究谋划。分州市、县区开展学位需求研究和预测,建立常态化学位需求监测机制,对学位不足等情况预警,及时调整招生政策、学位规划建设等工作。
目 录
一、云南省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预测 1
2012—2022年全省人口总体呈现“长增突降”态势 2
2023年人口达到小峰值后逐年减少 3
2023年后乡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聚集 3
二、教育规模发展预测 4
学前教育规模大幅下降2027年后趋于平稳 4
小学在校生规模2025年后持续递减 5
初中在校生规模2031年后大幅下降 7
普通高中教育规模逐年上升至2033年后开始下降 9
(五)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小幅增加并保持平稳 11
(六)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
将持续扩大并突破140万人 11
三、教育资源配置发展预测 13
(一)学前教育资源短期需求剧增后出现缓解 13
小学教育资源从2023年开始总体满足需求 15
初中教育“师资足”但硬件配置在2033年前仍有短缺 17
(四)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缺口逐年递增 19
(五)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中长期存在缺口 20
(六)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中长期存在较大缺口 22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24
(一)主要结论 24
(二)对策措施 27
附件 33
1.2001-2022年云南省人口指标统计表 33
2.各学段数据及人口指标统计表 34
3.相关名词解释 40
人口变化趋势对我省教育的影响
2023年1月国家统计局通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生人口首次跌破千万总人口同期减少85万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云南省常住人口4693万人新生人口2001年以来首次跌破40万2021年首次跌破5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我省人口数量也正处于下行区间。受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政策调整、生育意愿变化、人口流动和人口城镇化等多因素影响,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人口特别是学龄人口规模、空间和结构的变化,要求教育政策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否则就会导致教育资源错配、投入与产出失衡。
全面认识我省学龄人口变动特征是科学应对人口变化的基础。本调查研究基于2012—2022年全省人口变化趋势和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分析结合“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教育发展预期指标对2023—2035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对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人口变化的对策建议。
一、云南省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预测
在假设人口迁入、迁出达到动态平衡的前提下,以我省城镇化率 、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流动人口数、年龄别人口数、年龄别出生率、年龄别死亡率等为主要参数使用队列要素法对2023—2035年全省人口变化进行数学建模预测。结果显示2023年至2035年我省人口总规模将从约4723万人持续减少至约4608万人减幅约1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总规模将从约2490万人持续升至约2982万人乡村人口总规模将从约2233万人逐年降至约1626万人。
2012—2022年全省人口总体呈现“长增突降”态势
2012—2019年全省总人口呈线性趋势增长年增长率约为0.6%2019年末至2021年人口数从4858.3万人减少至4690万人2022年较2021年人口变化趋势平稳略有增长。总的看2012—2022年全省人口变化呈现先增、突降的态势图1
图 1 2012—2035年云南省总人口变化现状及趋势预测
2023年人口达到小峰值后逐年减少
2023年将比2022年人口总数增加约30.4万人达到未来十余年峰值。结合全国趋势看预计我省2023—2035年新生人口数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图2从2024年起全省人口总数呈缓慢下降趋势与全国范围人口下降趋势基本同步图1
图2 2001—2035年云南省新生人口数变化现状及趋势预测
2023年后乡村人口持续向城市聚集
根据云南省2012—2022年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假设每年全省城镇化率较前一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测结果显示2023—2035年全省城镇人口数量缓慢增长而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人口城乡分布呈现“城镇多乡村少”特征图3
图3 2023—2035年云南省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布趋势
二、教育规模发展预测
根据上述对全省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2023—2035年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呈现如下特征。
学前教育规模大幅下降2027年后趋于平稳
1. 学前教育幼儿入园人数逐年减少
2016年实施的“二孩”政策带来了2017年人口出生的高峰2020年幼儿入园人数也因此达到峰值之后连续5年入园人数下降到2025年入园人数减少32%此后至2035年入园幼儿人数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变化不大。从空间分布看未来城区、镇区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将逐年缩小到2032年后城区幼儿入园人数将反超乡村图4
图4 2023—2035年云南省学前教育入园数总量预测
2. 2027年全省在园幼儿总数将减少四成
预测结果显示2023—2027年全省在园幼儿总数下降幅度较大到2027年全省仅有在园幼儿112.4万人与2023年的176.36万人相比减少63.96万人减幅达36.3%。2027年以后全省在园幼儿总体规模保持稳定在108万至111万之间波动。从空间分布看2026年以后城区幼儿在园数将超过乡村图5
图5 2023—2035年云南省学前教育在园数总量预测
小学在校生规模2025年后持续递减
1. 小学招生人数自2025起大幅下降至2028年后趋于平稳
2012—2022年11年间全省小学招生数总体变化不大每年招生60万人左右。2023年全省小学招生数达到峰值即67.99万这主要受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2023—2028年招生人数逐年下降预计到2028年小学招生人数仅有2023年的60%。2028—2035年预计每年招生人数保持在40万人左右。从空间分布看到2030年城区招生数将超过乡村图6
图6 2023—2035年云南省小学教育招生数总量预测
2. 小学在校生规模自2025年起以年均4.6%的幅度递减
2023年小学在校生规模为383.53万。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小学在校生规模达到峰值即391万人以年均4.6%的速度逐年递减到2035年达到最低值243.21万人与2023年相比减少140.32万人。在空间分布上乡村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但仍多于城区到2035年城区小学在校生人数超过乡村图7
图7 2023—2035年云南省小学教育在校生规模总量预测
初中在校生规模2031年后大幅下降
1. 初中招生人数自2029年后逐年减少
基于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初中毛入学率考虑2011—2023年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及教育规模变化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3—2031年初中招生数保持大体稳定2029年达到峰值即63.39万人2031—2034年招生数以年均14.5%的速度减少并于2034年达到最低值38.2万人2035年又小幅增加至39.5万人但此时招生人数与2023年相比已减少19.1万人减少32.6%。镇区招生体量占比持续保持较高占比城区和乡村招生人数差距逐年减小至2023年后城区招生数超过乡村并逐步拉大图8
图8 2023—2035年云南省初中招生数总量预测
2. 初中在校生规模2023-2031年间保持稳定后迅速下滑
预测结果显示2023—2031年初中在校生规模变化相对稳定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186.85万人此后开始逐年减少至2035年的121.7万人减少35%即65.15万人。镇区在校生体量占比最大乡村占比逐年降低图9
图9 2023—2035年云南省初中在校生规模总量预测
普通高中教育规模逐年上升至2033年后开始下降
1. 普通高中招生数逐年小幅上升至2032年后呈下降趋势
基于2008—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结合云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目标93%参考全国其他省市高中毛入学率变化规律对我省普通高中招生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2022—2035年普通高中招生数变化波动不大分别在2025年39.11万人和2032年43.74万人达到两次小高峰2032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到2035年降至35.44万人。从空间分布看镇区招生体量最大城区次之2027年后乡村招生数趋近于零图10
图10 2023—2035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招生数总量预测
2. 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2033年前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
预测数据显示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从2023年的109.77万人增加至2033年的峰值128.92万人年均增加1.6%2034年略有下降但仍高于2023年在校生规模。镇区的在校生体量最大城区次之2027年之后乡村在校生规模趋近于零图11
图11 2023—2035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总量预测
(五)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小幅增加并保持平稳
近3年来全省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持续下降“普职比”持续升高从2020年的6:4变成7:3基本与国家层面同步。2023—2035年假定“普职比”持续保持7:3全省中职学校在校学生规模将从2022年的49万持续缓慢增加未来十余年在校生规模大致在52万—56万间小幅波动203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峰值56.85万人而后下降到2035年的50.41万人。此外招生规模变化趋势基本与在校生规模同步基本与2017年前后全省出现的生育高峰吻合2035年招生规模下降至约15万人与2018年后持续下降的出生率高度相关图12
图12 2023—2035年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及招生数总量预测
(六)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 将持续扩大并突破140万人
2012—2022年全省高等教育规模大幅上涨在校生人数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从71.77万人增长至161.66万人增幅达到125%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6%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增幅分别达67%和198%2021年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首次超过本科院校。
基于过往变化趋势对照“十四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 以及2035年达到65% 的目标要求2023—2035年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将持续缓慢提升至2034年本专科在校生规模预计突破140万人图13其中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68.6万人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73.7万人,其余成人教育在校生也会有相应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云南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2025年本科在校生规模达56.5万人、高职在校生达74.9万人” 的目标要求以目前高职院校基础条件难以满足如此规模的在校生人数。按目前预测的增长趋势高职在校生规模将在未来10年左右才能达到全省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目标。
图13 2023—2035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总量预测
三、教育资源配置发展预测
根据上述对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的预测,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标准,对师资和校舍面积配置需求进行预测。
(一)学前教育资源短期需求剧增后出现缓解
1. 2023—2027年学前师资需求激增后回落
2012—2022年全省学前教育师生比从2012年的132提高至2022年的120。按照《云南省幼儿园办园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试行2022年中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标准1:7测算2023年全省学前教育教职工总需求将达到25.14万人相较2022年的16.03万人还存在9.11万人的缺口图14。随着学前教育规模大幅下降师资需求保持2022年师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经历2023—2027年后将得到缓解并逐渐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图14 2023—2035年云南省学前教育教职工总量需求预测
2. 学前教育园舍需求三年后将逐步缓解
按照《云南省幼儿园办园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试行2022年中幼儿园生均建筑面积11.12㎡的标准测算2023年全省学前教育园舍面积总需求将达到1961.12万平方米相较2022年的1579.3万平方米还存在381.82万平方米的缺口图15。随着学前教育规模下降从2025年开始以2022年计学前教育园舍面积将总体满足全省在园幼儿规模需求。
图15 2023—2035年云南省学前教育园舍面积总量需求预测
小学教育资源从2023年开始总体满足需求
1. 小学教职工数量需求逐年减少并总体满足需求
按照《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标准119计算我省2022年小学师生比116.3总体已达标。2022年全省小学教职工人数为23.43万人。根据2023—2035年小学在校生规模预测推算从2023年开始我省小学教育教职工总量需求逐年下降在教职工人数保持2022年基数的前提下到2035年全省小学教职工数总量将相对充足能在总体上满足教育需求但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众多教职工的区域性、结构性、学科性短缺将长期存在图16
图16 2023—2035年云南省小学教育教职工总量需求预测
2. 小学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总体满足需求
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文件规定的“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应不少于4.5平方米”的标准测算随着小学在校生规模的减少小学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需求也随着减少将从2025年的1759.5万平方米下降至2035年的1094.44万平方米降幅约为665万平方米。以2022年1812.79万平方米统计实有数据为基数到2035年全省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总量相对充足可以长期满足学生需求图17
图17 2023—2035年云南省小学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总量需求预测
初中教育“师资足”但硬件配置在2033年前仍有短缺
1. 初中教职工数量从2032年开始总体满足需求
按照2023—2035年初中在校生的预测规模以及国家规定的初中师生比标准113.5计算2023—2035年初中教职工的最高需求量为13.84万人与2022年实际的教职工数量13.86万人大致相当最低需求为9.01万人若保持2022年全省初中教职工总量不变2032开始初中教职工数总量相对充足但随着五育并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教师区域性、结构性、学科性短缺仍长期存在图18
图18 2023—2035年云南省初中教职工总量需求预测
2. 2023—2032年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存在较大缺口
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初中教育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应达到5.8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预测2023—2033年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总面积均存在较大缺口2030年应达到1083.73万平方米与2022年的874.23万平方米相比还有209.5万平方米的缺口。随着初中在校生人数的减少按照现有2022年数据教学及辅助用房总面积计算2033年以后总面积能够相对充足图19
图19 2023—2035年云南省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总量需求预测
(四)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缺口逐年递增
1. 普通高中教师总量缺口逐年增大
按照全省普通高中师生比标准112.5测算2023—2035年全省普通高中教师需求量逐年增大2033年达到峰值10.31万人与2022年实际专任教师数7.64万人比存在2.67万人的缺口图20
图20 2023—2035年云南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量需求预测
2. 普通高中校舍面积需求长期短缺并逐年增大
根据《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以生均教学校舍面积12平方米为标准对2023—2035年普通高中教育校舍面积进行预测到2033年教学校舍总面积约达到1547万平方米。根据2022年统计的数据1263.48万平方米还存在约283万平方米的缺口图21
图21 2023—2035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教学校舍面积总量需求预测
(五)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中长期存在缺口
1.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未来十余年均存在缺口
2012—2022年全省中职学校师生比虽有波动但总体稳定在124左右2022年为123现阶段尚未达到教育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所规定中职办学标准120。以师生比标准120测算2025年全省中职学校教师需求将超过2.6万人而后10年在此基数上保持约5%的上下波动。2022年全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仅为2.1万人意味着2023—2035年中职学校教师将存在0.6万人左右的缺口图22
图22 2023—2035年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总量需求预测
2. 中等职业教育校舍面积未来十余年均存在缺口
2012—2022年全省中职学校生均校舍面积基本稳定在13平方米左右波动趋势与其当年招生数基本相同意味着这几年全省中职学校校舍面积总量几乎没有变化。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中职学校生均校舍面积“应于2025年达到20平方米左右”的要求据此预测2025年全省中职学校校舍总面积需求将达到1043万平米而后缓慢增长接下来10年将基本稳定在1100万平方米左右。与2022年全省中职学校校舍总面积约为777万平方米相比未来全省中职学校校舍面积存在约300万平方米的缺口图23
图23 2023—2035年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校舍面积总量需求预测
(六)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中长期存在较大缺口
1. 高等教育师资总量缺口较大
2012—2022年全省本科院校师生比低于124国家标准为118高职院校师生比超过134国家标准为118左右排在全国末位2020年本科院校第29位、高职院校第31位全省高等教育师资保障水平较差增幅远落后于在校生规模增幅。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高等教育师生比标准为118其中高职院校师生比应于2025年达到118左右以此测算
保守估计2025年全省本科院校教师需求将超过4.6万人2022年实有3.1万人后逐步增加到约5.3万人2035年2025年高职院校教师需求将超过3.2万人2022年实有1.5万人后逐步增加到约3.7万人2035年。未来十余年本科院校教师缺口在1.5—2.2万人高职院校教师缺口在1.7—2.2万人图24
图24 2023—2035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师总量需求预测
2. 高等教育校舍面积总量缺口较大
2012—2022年全省高校生均校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本科院校生均校舍面积降至约24平方米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降至约13平方米在全国排在末位。《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中规定本科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应达到28平方米左右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应于2025年达到16平方米左右。按此标准2025年全省本科院校校舍总面积需要达到2142万平方米而后缓慢增长至2458万平方米2035年全省高职院校校舍总面积需要达到1496万平方米而后缓慢增长至1717万平方米2035年。以2020年数据为基数测算2023—2035年全省本科院校校舍面积缺口约为500万—800万平方米高职院校校舍面积缺口约为500万—700万平方米图25
图25 2023—2035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校舍面积总量需求预测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1. 2017年出生人口高峰导致各学段陆续出现入学高峰
2016年放开“二孩”政策后2017年迎来了2005年以来的一次人口出生高峰。这一年的人口出生高峰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意味着从2020年起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会依次出现入学高峰。即2020年学前教育入园人数达峰招生人数达83.2万2023年小学迎来入学高峰招生人数达68万人2029年初中迎来入学高峰招生人数达64万人2032年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迎来高峰招生人数分别达44万人和20万人2034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预计突破140万人2035年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
2. 入学高峰过后学前和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受2018年我省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从2018年的13.19‰下降至2022年的8.14‰的影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在入学高峰后3年左右在校生规模将出现下降。2023年后学前教育在学规模开始下降到2027年较2023年减少36.3%2027年以后全省在园幼儿总体规模保持在108万至111万之间2025年后小学在校生规模开始下降到2035年下降到243万人下降37%初中在校生规模从2030年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下降到122万人下降35%。高中和中职由于2033年前后才进入下降通道在校生相较2023年的明显下降预计会在更远的几年后在此之前会出现波动上升的情况。
3. 基础教育城区和镇区学校学生占比和规模会持续加大
基于我省城镇化率将保持每年增长1%的预期按照城区、镇区、乡村分别对在校生规模进行分析基础教育各学段城镇在校生规模占比会持续走高乡村在校生规模将持续缩小。2023年全省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乡村在校生规模约为60万、163万、42万、5万到2035年分别下降到23万、74万、13万和趋近于零总体规模下降了60.29%。
学前城区和镇区 在校生比例将从约66%提高至约78%小学城区和镇区在校生比例将从约57%提高至约69%初中城区和镇区在校生比例将从约76%提高至约89%。而普通高中城区和镇区在校生比例将从约95%提高至100%,意味着今后多年乡村地区高中将逐渐全部向城区和镇区集中,乡村高中在校生将逐渐趋向于零。未来城区和镇区将继续作为全省基础教育的重点区域,且其重要性将不断提升,乡村地区基础教育,将按照从高中到学前的顺序,逐步向城区、镇区转移集中,转移速率甚至略高于全省城镇化率。
4. 现有教育资源配置难以适应各学段教育规模变化的趋势
按照教育部及云南省有关办学条件标准结合未来十余年各阶段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现有教育资源将难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资源需求。整体上在校生规模高峰前教师、校舍将有明显缺口在校生规模下降后逐步可以满足需求。比如学前教育在2023年会有约10万人的教职工缺口、约382万平方米的校舍缺口随后需求开始逐步下降。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教师基本能满足在校生需求但按照现有的教师数量在校生高峰过后会出现总体富余的情况。同时普通高中、中职由于在校生下降的时间接近2035年会长期处于资源紧张的状态中。结合高中阶段入学高峰在2032年预计高校入学高峰会在2035年到来。高等教育如果按照2035年毛入学率达到65%测算高校在校生将持续增加。如按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初步确定的75%的目标,在校生将增长更多。但高校本身是面向全国招生,而且受招生计划等影响较大,云南本省的人口变化对高等教育在校生、招生的影响不能作为一个强相关的因素考虑,需要放到全国的人口变化趋势中去作更全面的测算。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鼓励生育和降低养育成本等方面政策的刺激下,不排除未来十余年间我省新生人口数在某些年份出现突增的情况,也就意味着未来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能盲目缩减。同时,本次调研中我们重点以校舍和教师为参照,只能反映总体性的情况,不同地区不同人口变化情况,会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呈现不同结果。
(二)对策措施
1. 以人口变化趋势为基础,推动各地加强对入学人数变化的研究谋划
强化以人口变化趋势为依据的入学人数的研究,建立和健全监测机制,依据人口变化情况,更加精准做好学校布局规划。
一是推进分地区的入学人数趋势研究。用好高校中人口、统计、教育等专家资源,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化人口变化趋势对教育影响的有关研究。推动州(市)、县(市、区)更加关注人口变化趋势,分地区推动入学人口变化情况的研究。
二是建立常态化的学位需求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好教育、统计、公安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人口、户籍、学籍等数据共享,综合考虑人口出生、城镇化发展、产业布局等因素,探索逐步形成以县为主入学人数常态化监测机制,对学位不足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对学校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方向、招生入学政策等相应进行调整。面向学生和家长,发布学校学位情况预报,稳定社会预期。
三是提升学校规划布局的科学化水平。依据入学人口监测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加强多部门间的协作,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在城市建设规划中预留学校用地,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依据编制情况制定教师招聘长期计划,在资金保障方面打好提前量,为学校建设、教师招聘等工作留出周期,保障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
2. 做好迎接入学高峰准备,优化增量资源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增量投入机制,增强教育资源配置对学龄人口变化的适应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推动新增投入向迎峰学段倾斜。提前研判各学段学龄人口、入学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数的达峰时间,测算各学段学位供给数量,加大分学段投入力度,提前对学位紧缺学段的教学资源进行扩容准备。优化新增投入结构,探索建设性投入与维护性投入的转化机制,满足在校生规模达峰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持续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建设投入力度。
二是支持新增投入向人口集中流入地和薄弱地区倾斜。根据各地区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分区域明确投入重点。针对人口流入集中区、人口密集功能区等,支持按照实际服务人口的规模情况,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和布局,加大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力度。针对薄弱地区,实施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用活用好新增投入,加快补齐怒江迪庆和边境县教育发展突出短板。
3. 基于在校生规模下降趋势,统筹好存量资源的利用
针对入学高峰前资源不足,入学高峰过后资源总体可能出现富余的情况,提前布局,建立相对灵活的学位供给、教师配置等机制,提升存量资源的利用率。
一是推动以市县为主加强教育体系内贯通协作。探索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办园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托育机构向上延伸,拓展、优化现有学前教育资源利用。支持以县为主统筹县域内中小学校舍资源,加强学位弹性供给。通过合并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方式,组建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学位需求在学校内部适时适度调节不同学段的校舍等资源利用。
二是健全与学龄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分城乡构建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综合核定的师资配置标准,适当提高各学段师生配比。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配力度,坚定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州市域等更大范围内实现流动,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
三是以教育数字化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人口流出地、薄弱地区、农村地区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积极探索“线上一校、线下百校”的云端共同体模式,鼓励中小学校建立网络结对帮扶关系,探索通过“名校+”“名师+”线上帮扶,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师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人口流出地提高教育质量。
4. 主动适应入学高峰前后教育资源变化情况,有侧重推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方向
在入学高峰前,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加剧的情况,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入学高峰过后,针对教育资源富余的情况,更加注重特色化办学,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是基础教育高峰前“增优”,高峰后“特色”为主。入学高峰前,重点通过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方式,统筹好省内各类帮扶的力量,采取区域内幼儿园结对帮扶,加快组建一批以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为核心的基础教育集团,快速孵化一批优质学校。入学高峰过后,适时调整教学模式,推进小班化教学,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推进艺术、体育、科学等各个方向的特色化办学,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
二是职教、高教高峰前“提质”,高峰后“拓展”为主。拟定近三年的人才需求清单,建立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机制,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办学质量,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国家学科评估为基础,健全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动态调整的人、财、物投入机制,推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拓展职业学院、高等学院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面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与培训服务,增强服务终身教育发展的作用。
三是教师队伍高峰前“培优”,高峰后“增效”为主。推进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教师教育体系。优化省、州、县、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统筹好沪滇对口协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省管校用”等各类省内帮扶,分类加强书记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加强教师的教学实绩评价,做好年度评估,对教学能力欠缺的教师,集中在教师发展中心开展针对性培训。
5. 积极应对城乡学龄人口变化,兜住教育公平底线
在学校布局、入学政策等方面守牢底线,既适应城乡人口变化趋势,又能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保障不同群体受教育权利。
一是保障农村学龄人口就读需求。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农村学龄人口变化。加强对乡村教育布局、结构和规模的研究,推动以县为单位制定与学龄人口分布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布局规划。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妥善处理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保留问题,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是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保障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附件1
2001-2022年云南省人口指标统计表
年份 新生人口数
(万人) 出生率(‰) 总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2001 78.90 18.51 4287.40 24.87
2002 77.30 17.90 4333.10 26.37
2003 74.00 17.00 4375.60 26.60
2004 68.60 15.60 4415.20 28.10
2005 65.30 14.72 4450.40 29.50
2006 59.00 13.20 4483.00 30.50
2007 56.83 13.08 4514.00 31.63
2008 57.20 12.63 4543.00 33.00
2009 56.92 12.53 4571.00 34.00
2010 60.08 13.10 4601.60 35.20
2011 58.67 12.71 4620.00 36.80
2012 58.70 12.63 4659.00 39.31
2013 58.88 12.60 4686.60 40.48
2014 59.46 12.65 4713.90 41.73
2015 60.89 12.88 4741.80 43.33
2016 62.59 13.16 4770.50 45.03
2017 64.75 13.53 4800.50 46.69
2018 63.51 13.19 4829.50 47.81
2019 61.18 12.63 4858.30 48.91
2020 51.66 10.96 4722.00 50.05
2021 44.00 9.35 4690.00 51.05
2022 38.50 8.14 4693.00 51.72
附件2
各学段数据及人口指标统计表
表 1 学前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学前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指标
年份 入园数
(万人) 在园数
(万人) 教职工需求
(万人) 园舍面积需求
(万平方米)
2022年目前实有情况 66.1 180.83 16.03 1579.30
2023年 62.76 176.36 25.14 1961.12
2024年 59.48 174.91 24.99 1945.00
2025年 49.61 146.39 20.91 1627.86
2026年 49.33 122.81 17.54 1365.65
2027年 49.06 112.4 16.06 1249.89
2028年 48.81 111.6 15.94 1240.99
2029年 48.57 110.84 15.83 1232.54
2030年 48.36 110.14 15.73 1224.76
2031年 48.19 109.51 15.64 1217.75
2032年 48.05 108.99 15.57 1211.97
2033年 47.95 108.57 15.51 1207.30
2034年 47.9 108.28 15.47 1204.07
2035年 47.88 108.12 15.45 1202.29
最大值 62.76 176.36 25.14 1961.12
最大值与现有情况差额 3.34 4.47 -9.11 -381.82
说明12022年数据为现有情况数据2差额差额为负数表示与最大值有差距差额为正数表示总量已满足现行政策标准。
表 2 小学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小学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指标
年份 招生数
(万人) 在校生规模
(万人) 教职工数需求
(万人)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需求
(万平方米)
2022年目前实有情况 59.25 379.73 23.43 1812.79
2023年 67.99 383.53 20.19 1725.90
2024年 66.69 388.58 20.45 1748.63
2025年 64.24 391.00 20.58 1759.50
2026年 54.24 382.81 20.15 1722.64
2027年 46.20 365.07 19.21 1642.84
2028年 40.43 339.78 17.88 1529.01
2029年 40.67 312.46 16.45 1406.07
2030年 40.65 286.43 15.08 1288.92
2031年 40.62 262.81 13.83 1182.63
2032年 40.58 249.14 13.11 1121.14
2033年 40.52 243.47 12.81 1095.60
2034年 40.46 243.50 12.82 1095.74
2035年 40.38 243.21 12.80 1094.44
最大值 67.99 391.00 20.58 1759.50
最大值与现有情况差额 -8.74 -11.27 2.85 53.29
说明12022年数据为现有情况数据2差额差额为负数表示与最大值有差距差额为正数表示已满足现行政策标准。
表 3 初中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初中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指标
年份 招生数
(万人) 在校生规模
(万人) 教职工数需求
(万人)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需求
(万平方米)
2022年目前实有情况 63.72 186.33 13.13 874.23
2023年 58.60 184.98 13.70 1072.88
2024年 58.42 180.74 13.39 1048.29
2025年 58.41 175.43 12.99 1017.49
2026年 58.78 175.61 13.01 1018.54
2027年 60.00 177.19 13.13 1027.70
2028年 61.46 180.24 13.35 1045.39
2029年 63.39 184.85 13.69 1072.13
2030年 62.00 186.85 13.84 1083.73
2031年 61.20 186.59 13.82 1082.22
2032年 51.70 174.90 12.96 1014.42
2033年 44.00 156.90 11.62 910.02
2034年 38.20 133.90 9.92 776.62
2035年 39.50 121.70 9.01 705.86
最大值 63.39 186.85 13.84 1083.73
最大值与现有情况差额 0.33 -0.52 -0.71 -209.5
说明12022年数据为现有情况数据2差额差额为负数表示与最大值有差距差额为正数表示总量已满足现行政策标准。
表 4 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指标
年份 招生数
(万人) 在校生规模
(万人) 专任教师数需求
(万人) 教学校舍面积需求
(万平方米)
2022年目前实有情况 37.14 105.29 7.64 1263.48
2023年 36.96 109.77 8.78 1317.24
2024年 36.9 111 8.88 1332
2025年 39.11 112.96 9.04 1355.52
2026年 38.4 114.41 9.15 1372.92
2027年 38.62 116.14 9.29 1393.68
2028年 38.95 115.97 9.28 1391.64
2029年 39.54 117.11 9.37 1405.32
2030年 40.71 119.2 9.54 1430.4
2031年 42.06 122.31 9.78 1467.72
2032年 43.74 126.51 10.12 1518.12
2033年 43.12 128.92 10.31 1547.04
2034年 41.75 128.61 10.29 1543.32
2035年 35.44 120.31 9.62 1443.72
最大值 43.74 128.92 10.31 1547.04
最大值与现有情况差额 -6.6 -23.63 -2.67 -283.56
说明12022年数据为现有情况数据2差额差额为负数表示与最大值有差距差额为正数表示总量已满足现行政策标准。
表 5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指标
年份 招生数
(万人) 在校生规模
(万人) 教职工数需求
(万人)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需求
(万平方米)
2022年目前实有情况 15.82 48.55 2.11 776.80
2023年 17.13 50.25 2.28 904.47
2024年 17.81 51.51 2.45 978.70
2025年 17.05 52.17 2.61 1043.36
2026年 17.14 52.23 2.61 1044.69
2027年 18.74 53.18 2.66 1063.63
2028年 17.71 53.85 2.69 1077.01
2029年 18.20 54.92 2.75 1098.36
2030年 15.91 52.08 2.60 1041.54
2031年 18.33 52.69 2.63 1053.70
2032年 20.31 54.79 2.74 1095.83
2033年 17.94 56.85 2.84 1136.97
2034年 17.16 55.69 2.78 1113.71
2035年 15.07 50.41 2.52 1008.26
最大值 20.31 56.85 2.84 1136.97
最大值与现有情况差额 -4.49 -8.30 -0.73 -360.17
说明12022年数据为现有情况数据2差额差额为负数表示与最大值有差距差额为正数表示总量已满足现行政策标准。
表 6 高等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需求预测统计表
高等教育规模及资源配置预测统计表
类别 教育规模 教育资源需求
指标
年份 高等教育总在校生规模(万人) 本科院校在校生规模(万人) 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万人) 本科院校招生数(万人) 高职院校招生数(万人) 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数需求(万人)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需求(万人) 本科院校校舍总面积需求(万平方米) 高职院校校舍总面积需求(万平方米)
2022 161.66 54.08 55.95 16.54 19.97 3.10 1.50 1652.65 1006.02
2023 170.31 57.05 61.31 17.03 20.44 3.60 1.92 2045.44 1429.14
2024 174.54 58.47 62.83 17.45 20.94 4.06 2.38 2096.22 1464.62
2025 178.31 59.73 64.19 17.83 21.40 4.61 3.24 2141.52 1496.27
2026 182.04 60.98 65.53 18.20 21.84 4.71 3.31 2186.24 1527.52
2027 184.82 61.92 66.54 18.48 22.18 4.78 3.36 2219.71 1550.90
2028 188.17 63.04 67.74 18.82 22.58 4.86 3.42 2259.87 1578.97
2029 190.28 63.75 68.50 19.03 22.83 4.92 3.46 2285.30 1596.73
2030 196.14 65.71 70.61 19.61 23.54 5.07 3.57 2355.57 1645.83
2031 198.09 66.36 71.31 19.81 23.77 5.12 3.60 2379.01 1662.21
2032 199.50 66.83 71.82 19.95 23.94 5.16 3.63 2395.98 1674.06
2033 197.51 66.17 71.10 19.75 23.70 5.11 3.59 2372.06 1657.35
2034 200.68 67.23 72.25 20.07 24.08 5.19 3.65 2410.20 1683.99
2035 204.65 68.56 73.67 20.47 24.56 5.29 3.72 2457.85 1717.29
最大值 204.65 68.56 73.67 20.47 24.56 5.29 3.72 2457.85 1717.29
差额 -43.00 -14.48 -17.72 -3.92 -4.59 -2.19 -2.22 -805.20 -711.27
说明12022年数据为现有情况数据2差额差额为负数表示与最大值有差距差额为正数表示总量已满足现行政策标准。
附件3
相关名词解释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地域上的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反映常住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除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主要反映人口户籍的城乡分布情况,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乡村:指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
城镇人口:指城区和镇区的常住人口。
城镇学校:指城区和镇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Loading…
Cancel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