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
|
|
|
{
|
|
|
|
|
"doc-2b5b50ef179f39ea5cc6362965043b9c": {
|
|
|
|
|
"content": "函数关系与几何证明\n------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n史宁中\n\n前言\n正如我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那本书的前言中所说的那样,自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之后,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面对许多数学教研员和一线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我就萌发了写一本书来回答的想法。最初,我只是想写一本关于小数数学的案头书,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些问题、以及拓展这些内容的有关话题,便于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或者、需要拓展时查阅。但是,在2013年交付印刷时,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王文颖打电话给我,希望也给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分别写一本类似的书,并且希望我把书名一并提出。记得当时我略加思考,就在电话中说出了三本书的书名,与此同时,我就无形中为自己添加了写书的任务。虽然当时的回答比较随意,但表达了我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内容的结构性的思考,这样的思考也逐渐落实到高中的和义教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之中。这三本书的书名表述在每一本书的封底上,这就是,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函数关系与几何证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数形结合与数学模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n时间如川之流逝,一晃10多年过去了。继2013年出版了写给小学数学教师的书之后,在修订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后,于2018年出版了写给高中数学教师的书。按照计划,在修订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后,应当很快就出版写给初中数学教师的书,但因为我要集中精力完成《数学思想概论》第二版的修订,因此耽搁到现在才得以完稿。\n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设想,小学第一、二阶段的数学学习是每一个人接受数学教育的发端,因此涉及到数学最为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并且,遵从儿童的认知规律,概念从现实背景出发、方法从实际意义出发,因此在本质上,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儿童经验的认知。直到第三学段、即五、六年级,小学数学教育才提出初步数学化的要求,希望学生能够逐渐脱离现实背景和实际意义,一般性地感悟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学会用字母表达数量之间关系,这就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数概念一致性和数运算一致性的要求。\n基于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认为,真正的数学教育应当始于初中阶段,这是因为,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开始,才有了揭示概念内涵的数学定义,才有了表述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命题,才有了遵循论证规则的数学证明。于是,才就有了这本书的书名所表述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函数关系和几何证明。这样,相应的数学能力、或者说、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从基于经验的感悟上升到基于概念的思想。希望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在这样的变化中领会初中数学内容的本质,以及相应的数学基本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正像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学生会思考问题是经验的积累,是在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我们把这样的教学目标浓缩为\"四基\"和\"四能\",这是\"三会\"所表述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底蕴与精髓,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传统数学课程标准的延续和拓展,没有任何标新立异。\n如前所述,真正意义的数学定义、数学命题和数学证明都始于初中数学,因此这<EFBFBD><EFBFBD>
|
|
|
|
|
"create_time": 1752884024,
|
|
|
|
|
"update_time": 1752884024,
|
|
|
|
|
"_id": "doc-2b5b50ef179f39ea5cc6362965043b9c"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