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
|
|
|
{
|
|
|
|
|
"JiHe.docx": {
|
|
|
|
|
"content":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证明\n证明方法如下:\n作下图所示的三角形ABC。在三角形ABC中,[三角不等式](https://zhida.zhihu.com/search?content_id=248217850&content_type=Article&match_order=1&q=%E4%B8%89%E8%A7%92%E4%B8%8D%E7%AD%89%E5%BC%8F&zd_token=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pc3MiOiJ6aGlkYV9zZXJ2ZXIiLCJleHAiOjE3NTIzNzg0NDAsInEiOiLkuInop5LkuI3nrYnlvI8iLCJ6aGlkYV9zb3VyY2UiOiJlbnRpdHkiLCJjb250ZW50X2lkIjoyNDgyMTc4NTAsImNvbnRlbnRfdHlwZSI6IkFydGljbGUiLCJtYXRjaF9vcmRlciI6MSwiemRfdG9rZW4iOm51bGx9.rH6r8SvGmu-I9piEsmZfg2HjbXzUduYclZ2jfA3jZRs&zhida_source=entity)可以表示为|AB|+|BC|>|AC|。\n\nheight=\"1.90625in\"}\n①延长直线AB至点D,并使|BD|=|BC|,连接|DC|,那么三角形BCD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DC=∠BCD。\n②记它们均为α,根据[欧几里得第五公理](https://zhida.zhihu.com/search?content_id=248217850&content_type=Article&match_order=1&q=%E6%AC%A7%E5%87%A0%E9%87%8C%E5%BE%97%E7%AC%AC%E4%BA%94%E5%85%AC%E7%90%86&zd_token=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pc3MiOiJ6aGlkYV9zZXJ2ZXIiLCJleHAiOjE3NTIzNzg0NDAsInEiOiLmrKflh6Dph4zlvpfnrKzkupTlhaznkIYiLCJ6aGlkYV9zb3VyY2UiOiJlbnRpdHkiLCJjb250ZW50X2lkIjoyNDgyMTc4NTAsImNvbnRlbnRfdHlwZSI6IkFydGljbGUiLCJtYXRjaF9vcmRlciI6MSwiemRfdG9rZW4iOm51bGx9.ltcWsMYJv-ZzcuBaSjYN69JC8hnIyPMFsfhIlum4yqc&zhida_source=entity),∠ACD大于角∠ADC(α)。\n③由于∠ACD的对边为AD,∠ADC(α)的对边为AC,所以根据大角对大边([几何原本](https://zhida.zhihu.com/search?content_id=248217850&content_type=Article&match_order=1&q=%E5%87%A0%E4%BD%95%E5%8E%9F%E6%9C%AC&zd_token=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pc3MiOiJ6aGlkYV9zZXJ2ZXIiLCJleHAiOjE3NTIzNzg0NDAsInEiOiLlh6DkvZXljp_mnKwiLCJ6aGlkYV9zb3VyY2UiOiJlbnRpdHkiLCJjb250ZW50X2lkIjoyNDgyMTc4NTAsImNvbnRlbnRfdHlwZSI6IkFydGljbGUiLCJtYXRjaF9vcmRlciI6MSwiemRfdG9rZW4iOm51bGx9.Q1rCY0S2bj5Dwp3Fg7xb_VSFESz2_pCUETDybnHANvo&zhida_source=entity)中的命题19)就可以得到|AB|+|BC|=|AB|+|BD|=|AD|>|AC|。\n求证:在三角形ABC中,P为其内部任意一点。请证明:∠BPC > ∠A。\n证明过程:\n\n延长BP交AC于D\n∵∠BPC是△PCD的一个外角,∠PDC是△BAD的一个外角\n∴∠BPC=∠PCD+∠PDC,∠PDC=∠DBA+∠A\n∴∠BPC=∠PCD+∠DBA+∠A\n∴∠BPC>∠A\n",
|
|
|
|
|
"create_time": 1753235662,
|
|
|
|
|
"update_time": 1753235662,
|
|
|
|
|
"_id": "JiHe.docx"
|
|
|
|
|
},
|
|
|
|
|
"ShiJi_4.docx": {
|
|
|
|
|
"content": "少年读史记 绝世英才的风范少年读史记 绝世英才的风范\n张嘉骅 著张嘉骅 著\n青岛出版社青岛出版社\n出版发行 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青岛出版社\n社 址 青岛市海尔路182号(266061) 本社网址 http://www.qdpub.com社 址\n青岛市海尔路182号(266061) 本社网址\n邮购电话 13335059110(0532)85814750(兼传真)68068026邮购电话\n13335059110(0532)85814750(兼传真)68068026\n选题策划 谢 蔚选题策划 谢 蔚\n责任编辑 王龙华 王世锋特约编辑 丰雅楠责任编辑 王龙华 王世锋特约编辑\n丰雅楠\n制 版 青岛乐喜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制 版 青岛乐喜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n出版日期 2015年2月第1版 2015年2月第1次印刷开 本\n16开(710mm×1000mm)出版日期 2015年2月第1版 2015年2月第1次印刷开 本\n16开(710mm×1000mm)\n印 张 12印 张 12\n书 号 ISBN 978-7-5552-1459-5书 号 ISBN 978-7-5552-1459-5\n定 价 29.80元定 价 29.80元\n目录目录\n序 应对变局\n相国恩仇记------应侯范雎的故事\n城与璧,将与相------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将军们------赵奢、赵括、廉颇、李牧的故事出奇致胜------田单复国的故事\n义不帝秦------鲁仲连的故事政治商人------吕不韦的故事\n两个刺客------豫让和聂政的故事刺杀秦王------荆轲的故事\n帝国的崩坏------李斯和赵高的故事刺杀汉皇------贯高的故事\n国士无双大将军------韩信成王的故事悔不背叛的王侯------韩信被害的故事后记\n历史中的\"生命档案\"\n故事取材 返回总目录\n序序\n应对变局应对变局\n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要\"通古今之变\",也就是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要\"通古今之变\",也就是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n毫无疑问,从春秋战国到秦朝到汉初,都是时局变动很大的时期,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毫无疑问,从春秋战国到秦朝到汉初,都是时局变动很大的时期,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n在那些关键的时刻,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如何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这是司马迁想要探讨的课题,也是司马迁之后两千多年来世人想要了解的问题。在那些关键的时刻,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如何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这是司马迁想要探讨的课题,也是司马迁之后两千多年来世人想要了解的问题。\n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列传\"的第十九篇到第三十二篇加以编写。主要人物有:范雎、蔡泽、蔺相如、廉颇、赵奢、赵括、李牧、田单、鲁仲连、吕不韦、豫让、聂\n政、荆轲、李斯、赵高和韩信。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时\n代变局,也在各自所处的环境里有过非比寻常的作为。他们或为公,或为私;或为义,或为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列传\"的第十九篇到第三十二篇加以编写。主要人物有:范雎、蔡泽、蔺相如、廉颇、赵奢、赵括、李牧、田单、鲁仲连、吕不韦、豫让、聂\n政、荆轲、李斯、赵高和韩信。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时\n代变局,也在各自所处的环境里有过非比寻常的作为。他们或为公,或为私;或为义,或为\n利;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事迹都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见。利;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事迹都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见。\n太史公评价历史人物,不以成败论英雄,却相当重视事情的成败原因。太史公评价历史人物,不以成败论英雄,却相当重视事情的成败原因。\n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获得至宝和氏璧,于是骗赵王要以十五座城池做交换。赵王明知其\n中有诈,却碍于秦国强<EFBFBD><EFBFBD>
|
|
|
|
|
"create_time": 1753235811,
|
|
|
|
|
"update_time": 1753235811,
|
|
|
|
|
"_id": "ShiJi_4.docx"
|
|
|
|
|
},
|
|
|
|
|
"Math.docx": {
|
|
|
|
|
"content":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n史宁中\n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n目 录\n前言\n第一部分 数的认识\n问题1 数量是什么?数量关系的本质是什么?\n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 / 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与少\n问题2 如何认识自然数?\n数是对数量的抽象 / 数关系是对数量关系的抽象:大与小 /\n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这种抽\n象:对应的方法和定义的方法\n问题3 表示自然数的关键是什么?\n十个符号和数位 / 数位法则是依次相差十倍 / 自然数集合\n问题4 如何认识自然数的性质?\n依据性质可以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 奇数与偶数 / 素数与合数\n问题5 如何认识负数?\n负整数是与自然数数量相等意义相反的数 / 绝对值表示数量\n问题6 如何认识分数?\n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 / 整体与等分关系 / 整比例关系\n问题7 如何认识小数?\n对应的方法 / 重新理解十进制 / 基底与线性组合 / 表示有理数与无理数\n问题8 什么是数感?\n数与现实的联系 / 抽象的核心是舍去现实背景 / 联系的核心是回归现实背景\n第二部分 数的运算\n问题9 如何解释自然数的加法运算?\n可以有两种方法解释加法:对应的方法和定义的方法 / 如何体现数学思想\n问题10 为什么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n四则运算源于加法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 相反数 / 整数集合\n问题11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吗?\n自然数集合上的乘法 / 乘法运算的性质 / 整数集合上的乘法不是加法的简便运算\n问题12 整数集合上的乘法是如何得到的?\n整数集合上的乘法运算是一种推广 / 为什么负负为正 / 运算与算理等价\n问题13 为什么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n如何表示除法 / 得到的商是一个整数 / 得到的商不是整数 / 倒数 / 有理数集合\n问题14 为什么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n运算次序的两个基本法则 / 所有混合运算都是在讲述两个以上的故事\n问题15 为什么要学习估算?\n精算有利于培养抽象能力 / 估算有利于培养直观能力 /\n估算问题要有合适的实际背\n景:合适的量纲 / 大多数的估算问题是为了得到上界或者下界\n问题16 什么是符号意识?\n用字母表示数 / 代数学的开始 / 两类符号:概念符号和关系符号 /\n基于符号的运算 /\n符号的表达具有一般性\n问题17 方程的本质是什么?\n用字母表示未知的量 / 讲述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两个故事 / 两个故事的共同点 /\n要用等\n式的性质解方程\n问题18 什么是模型?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n> 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中一类与数量有关的故事 / 总量模型 / 路程模型 /\n> 植树模型 / 工程模型\n问题19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什么不同?\n从双基到四基 / 发现问题与创新意识 / 提出问题与创新能力\n第三部分 图形与几何\n问题20 为什么要把\"空间与图形\"修改为\"图形与几何\"?\n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最为基本的概念 /\n几何学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n学科 / 欧几里得几何是平直的 / 欧几里得几何的核心是直线距离\n问题21 如何理解点、线、面、体、角?\n看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 / 点、线、面、体、角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概念 /\n如何用\n描述的方法给出几何概念\n问题22 认识图形的教育价值是什么?\n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类 / 制定标准和遵循标准 / 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n问题23 如何理解长度、面积、体积?\n长度是一维空间图形的度量 / 面积是二维空间图形的度量 /\n体积是三维空间图形的度\n量 / 度量的基础是直线距离\n问题24 如何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n图形的运动 / 保持两点间直线距离不变:刚体运动 / 运动的参照物\n问题25 如何理解空间观念和几何直
|
|
|
|
|
"create_time": 1753241388,
|
|
|
|
|
"update_time": 1753241388,
|
|
|
|
|
"_id": "Math.docx"
|
|
|
|
|
},
|
|
|
|
|
"SuShi.docx": {
|
|
|
|
|
"content":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n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n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n苏轼的人物关系:\n王弗(1039年---1065年),女,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文学家苏轼的结发妻子。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十六岁,嫁给苏轼。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理,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有\"幕后听言\"的故事。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n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顺,知足惜福。\n苏迈(1059年---?),字伯达,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官员、诗人、文学家苏轼长子,生母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n苏迨[dài](1070---1126年),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宋朝大臣,文学家苏轼次子。\n苏过(1073-1123年),字叔党,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大臣,文学家苏轼第三子。\n苏遁(1083---1084),小名干儿,苏轼第四子,王朝云生。\n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苏轼父亲。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n程夫人(1010年-1057年),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母亲。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18岁同苏洵结婚,勉励夫君读书,又是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启蒙教师。\n苏辙(1039年3月17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苏轼弟弟。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n早年经历:\n苏轼于宋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裔。苏轼之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之意。苏轼幼年承受良好的家教,其父苏洵是古文名家,其母程氏曾以东汉名士范滂的事迹勉励其砥砺名节。\n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EFBFBD>
|
|
|
|
|
"create_time": 1753245692,
|
|
|
|
|
"update_time": 1753245692,
|
|
|
|
|
"_id": "SuShi.docx"
|
|
|
|
|
},
|
|
|
|
|
"Chemistry.docx": {
|
|
|
|
|
"content": "硝酸光照分解的方程式\n$$4HNO_{3}overset{overset{}{{Delta}}}{=}4NO_{2} uparrow + O_{2} uparrow + 2HO_{2}$$\n氧化铁与硝酸的加热反应方程式\n$$FeO + 4HNO_{3}overset{overset{}{{Delta}}}{=}Fe(NO_{3})_{3} + 2H_{2} uparrow + NO_{2} uparrow$$\n氢气与氧气燃烧的现象如下图所示:\n$$2H_{2} + O_{2}overset{overset{}{text{燃烧}}}{=}2H_{2}O$$\n\n",
|
|
|
|
|
"create_time": 1753246492,
|
|
|
|
|
"update_time": 1753246492,
|
|
|
|
|
"_id": "Chemistry.docx"
|
|
|
|
|
}
|
|
|
|
|
}
|